读古诗文经典习语,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| 修身篇 |
发表时间:2019-06-06 阅读次数:1503 |
修身篇 引言👬🏼:“修身、齐家🧑🔧、治国👌、平天下”🤸🏿♀️,修身居于首位,只有修身才能平天下。党员干部需要修身🙅♂️,需要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👚,对于新时代的优秀青年🩹,修身更需要作为一生的功课。修身就是坚定信念来强大力量,敢于奋斗来锻炼本领,端正品行来促进成长。 “君子义以为质”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 舍利取义🧑🦳、以义取利🧃、见利思义的义利观,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👨🏼🎨,不仅是国与国交往的准则🤾🏿,也是为人处世所应坚守的价值信念🥠。义和利并不是并驾齐驱的关系🏕,而是义高于利、义在利先💇🏿♀️、重利轻义👳🏼♀️。 大到国际关系📢,小到个人修养👩🏽🦳,正确的利义观都是一个基本原则。诚然,追逐利益是一个人的正当权利。但是♻,如果见利忘义👨🏼🔬,甚至把利益当成衡量一切的尺度🌏3️⃣,那么这个社会会成什么样子呢👂🏼?我们身为个人🕞,要保持清醒🐜,不要利令智昏,让良知、自律指导我们,我们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🧤🌕。 高培智
“人之相知🗃,贵在知心”——《孟子·万章下》 它的意思是,人们的相互了解,可贵的是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🦹🏿。这句名言是引用自《答苏武书》里面的👄🌛:“嗟夫子卿,人之相知🚶,贵相知心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《弘扬传统友好🙍🏼,共谱合作新篇——在巴西国会的演讲》等文中,将其化用为“人之相知,贵在知心”,正是为了说明国家与国家的交往应当以互利共赢的理念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🕷,以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实践⛹🏽♂️,给出不同的国家交往路径🤜🏿,相知,知心🧑🍼,交情才能长久🏷👩🏿🏫,如果只是简单的利益交换💂♀️,必然患得患失😄,彼此猜忌,而以心相交🍭,方能推心置腹👩🏿🦰,坦诚相见,越走越近,历久弥新。 华昊钰
所以老师常对我们讲🤬:要想承担对国家、社会与家庭的责任🫃🏽🥏,必须要有"弘毅"⏳。而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,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,要走的路很长。弘毅就是抱负远大,意志坚强。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👐🏽,远大的抱负、坚强的意志,是缺一不可的🚴🏻。青年人既要敢于正视时代赋予的使命,眺望星辰大海的征途,也要立足实际,脚踏实地,艰苦奋斗。唯岁月之磨砺,实践之洗礼,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才能成为中国未来的中坚🥷! 马轲
“吾日三省吾身”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 我选择的是“吾日三省吾身”。“吾日三省吾身”作为难能可贵的廉洁自律精神💇🏻♂️,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,更需大为提倡。广大党员干部都应当以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精神进行自我检查,开展自我批评,做新时代的廉洁自律好干部。 王甜甜
“反听之谓聪,内视之谓明👩🏿⚕️,自胜之谓强。”——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 “反听”就是能够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;“内视”就是能够不断反省自己;“自胜”就是能够战胜自我、克制自己的弱点。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九十多年前那么艰难的条件下坚持下来👨🏽🌾,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👈🏿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🐱,我们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,我们并不是不能犯错,而是不可以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而不改。我们要正视自己的错误,并努力的改正它。 季泓宇
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🌔🦵🏽。——《论语·泰伯章》 我选的是修身篇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©️,任重而道远。这句话的意思是士不可不志向远大,意志坚强,因为他肩负重任,路途遥远。以实行仁道为已任,不是很重大吗?直到死才能罢休🧲,不是很遥远吗?"我从中感受到🚣🏼♀️,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🐾,狭隘的心胸遇到困难时就会中途退缩。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,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刚的人。试想一个懦弱无刚的人怎能为国家,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?这样的责任沉重而久远,要想承担这样的责任,就需要我们青年意志坚定。 周立藩 德不孤,必有邻。——《论语·里仁篇》 我选择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《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》等文中的引用:德不孤,必有邻👿🧄。这句话告诉我们,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,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随。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。这句话启示我们🤵🏿♂️,我们需要加强道德修养,发挥示范作用,努力学习党的精神👨👧,听从党的号召。,树立一个良好的入党申请者的形象。从而能够不断吸引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,并且可以在其中起到带头作用,影响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,从而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✫,并从中获得快乐。 张正
“非淡泊无以明志😇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——《诫子书》 这句话强调了青年人要淡泊名利心态平稳才能心无杂念⛰,在顺境与逆境的考验中坚守节操,老而弥坚,要有“不诱于誉,不恐于诽”的定力🧔🏿♂️,以平常心对待荣誉和误解🙈,坚定理想信念🍒,只顾风雨兼程🫅,不为虚名所扰🧜🏼♀️,不为俗利所诱,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远大的境界与目标,做改革路上的优秀青年先锋🧜🏿♂️,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青年队伍的力量🪔。 蔡央央
不能胜寸心.安能胜苍穹——《自春徂秋·偶有所触》 心是人的思想之源👩🦼➡️、精神之本精🤹🏻♂️👮♂️、道德之宗🛐,人的一 切意欲和行为都生发于心。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心,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🔟。 这句话指导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去达成自己的目标👨🏻🦼➡️,心理目标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❎,因此在完或去做一项事业前,我们要净化自己的内心,确立高远的志向并坚定己的目标🪚🐲。比如中国梦,是建设伟天新中国的重要信念支撑🕑,在这样的信念下🌓,每个都能同心协力建设共同的事业。 屈亦阳
"与人不求备,检身若不及。”——《尚书》 我选择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修身方面引用过的一句话,"与人不求备🍇,检身若不及。”意思是:结交朋友不能求全责备〰️,检查自身的缺点应该唯恐不及。习近平《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这句话🗜,突出了自省意识的重要,而它不仅在治国理政方面有很大的实用性🪛,同时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处事之道🖕🏿。 我们与人相处需要掌握好分寸感,对人不可过于严厉苛责😓,否则物极必反,要知道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”,过分的苛刻只会激发人性的黑暗,反而偏离本身的意愿。 对人松,对己紧,是为人处世的大道理,处世须带春风。处世当有初春的温和。对交往之人,当以春风拂面的婉转柔和般宽容恭敬。律己宜带秋风✋🏿。为人当有寂秋的清正。对于陋习缺陷,当以秋风扫叶的肃杀猛烈般毫不留情👲。唯有如此才能克服自己性格的弱点🐦🔥,在自省之中逐渐完善自己。 王丹阳
“千人之诺诺⬅️,不如一士之谔谔”——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 “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掖;千人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”是战国策士赵良对秦相商鞅的谏言,意思是,一千个人说恭维的话🕵🏽♂️👨🏼💼,不如一个人说真话有价值,就好比一千张羊皮抵不上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珍贵一样。 这是一句有傲骨的话。从中不难看出古人对谔谔之言是何等珍视,这不仅适用于官员🏃🏻➡️,更适用于当代青年学生🙎🏼。作为大学生🦯,我们肩负着社会责任与国家未来的重担。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要“树立远大理想”“热爱伟大祖国”“担当时代责任”“勇于砥砺奋斗”“练就过硬本领”“锤炼品德修为”六点要求。结合这句话🤵♂️,我们不仅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👩🏽🍼,懂得“良药苦口🦹,忠言逆耳”的道理👩🏼🔬,培养是非之心🤣;还要敢于做一名斗士,有胆识,有力量🕺🏽,不摧眉折腰👩🏻🦯,敢讲诤言,在时代的洪流中坚守初心。 何佳萌
|